花鱼洞大桥 红枫湖大桥--张翔 摄

天下之山,萃于云贵。车行贵州境内,目之所及群山连绵、云雾缭绕,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桥梁在崇山峻岭之中穿梭,行驶过去彷佛置身云端之上。

地处中国西南的贵州,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完全的地区之一,也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,连绵起伏的群山曾是贵州发展的最大障碍。修建桥梁,成为贵州打破瓶颈、打通山路的重要工程。


(资料图片)

桥塔之最+平塘特大桥+张晋铭

如今,贵州在近126万个山头里建了21万公里公路,桥梁超过2.8万座,几乎包揽了世界已建的全部桥型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世界桥梁博物馆”。

位于贵州清镇市内的花鱼洞大桥,是国道G320线上跨越红枫湖湿地公园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一座桥梁。大桥于2021年建成通车,实现了“水源零污染、景区零干扰、废料再利用、景观新地标”的预期目标。

远眺花鱼洞大桥,提篮式的橙红色主拱跨越红枫湖,如一道美丽的彩虹,与湖水交相辉映,实现了与周边环境高度协调融合,具有显著的环保价值和美学价值。2022年4月,花鱼洞大桥被授予“古斯塔夫斯·林德撒尔奖”。

在贵州,像花鱼洞大桥这样独具特色的桥梁比比皆是。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杨健表示,贵州特有的地形地貌,决定了贵州公路桥梁的特色——山区峡谷桥梁,使贵州具有较完备的桥梁设计理论和独特形式。

杨健认为,贵州桥梁在设计上注重景观、生态、环保、经济等方面的影响,不仅满足交通功能需求,还追求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,成为“艺术品”。

有着“天空之桥”之称的平塘特大桥,三个主塔外形采用“小蛮腰” +“钻石型空间结构”设计理念,整体呈双曲面花瓶形状,远远望去宛如三颗璀璨的钻石,矗立在喀斯特地貌的山谷间,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,被业界誉为当今“最高、最美”的空间索塔。

上海至昆明高速公路坝陵河大桥余家学

贵州桥梁在具有高“颜值”的同时,更包含着高“研值”。贵州省交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,贵州桥梁实现了悬索、斜拉、拱式、梁式类型全覆盖,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,在建设规模、桥梁类型、体系结构、关键技术等方面,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。

近年来,贵州通过科技创新、BIM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等,带动桥梁的规划、设计、施工等各项工作,在吊装施工技术、主缆施工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,为提高桥梁质量、延长桥梁寿命、降低成本、缩短工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截至2022年底,世界前100座高桥有近一半在贵州、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,15座桥梁共计获25项国际国内大奖,其中4座桥梁获有桥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桥梁大会(IBC)“古斯塔夫·林德撒尔奖”。

距离黄果树瀑布景区仅5公里的坝陵河大桥,2009年底建成通车,是世界首座山区峡谷千米级跨径桥梁。大桥全长2237米,主桥跨度1088米,桥高370米,比法国埃菲尔铁塔还高46米。峡谷两岸地势陡峭、河谷高深,建桥过程中,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,累计获得5项国际首次、11项国内首次的技术突破荣誉。

在坝陵河大桥之下,有一座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,大桥与科技馆“馆桥合一”,已成为集“研学教育、旅游观光”于一体的中国峡谷大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,为人们了解贵州这座“世界桥梁博物馆”提供了窗口。2022年以来,该科技馆已累计接待600余所学校开展研学教育活动,开展“桥梁科普进校园”主题活动200余次。

在突破众多关键技术难题的同时,贵州还培养、积累了一大批桥梁建设人才。刘豪是贵州桥梁建设集团的一名工程师,他2005年刚工作就参与了坝陵河大桥的建设,并一直从事特大型公路桥梁的建设及研究工作。

“党的十八大以来,贵州交通建设迎来大踏步发展,我有幸参与其中,亲眼见证了一座座高桥从高山峡谷间飞架而过,非常自豪。”刘豪说,贵州桥梁建设为世界桥梁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贡献了“贵州智慧”。

2023多彩贵州·第十六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,将于8月22日在贵州省遵义市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开展,届时将向外界更好展示贵州桥梁的“颜值”和“研值”。

此前,多名海内外摄影师到贵州围绕桥梁进行采风。来自加拿大的摄影师龙奇说:“在我的家乡加拿大也有很多座山,但没有贵州的险峻,能在大山之间造出这么多座世界级桥梁,真的很了不起!”(完)

推荐阅读

更多 >

最近更新

更多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