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从古至今就是一个高温难耐的季节,因为我国整体分布在中低纬度上,有着明显的四季划分,夏季的特征也十分的明显。高温闷热,南方还有梅雨季节更加潮湿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现代人有很多种选择来降暑。
可以开空调,吹电风扇,人们穿着轻薄的衣服出门。
古代人没有空调电扇,有钱的人家会从自家冰窖中取冰,放在室内降温消暑。普通人家就没有这样好的待遇了。所以,古人们只能从衣着打扮上下手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从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能看见,各朝各代男女服饰上都有很大的差别,夏季服饰上也是如此。常年体力劳动或者是性情粗犷的男子在夏天有时选择光着上身,而女子却不能这样,夏天也要穿着几层衣服。
但古人的服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历朝历代也有改良。有的朝代的人们穿衣方式十分开放,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人的穿衣文化。
汉朝以来服饰的变化
我国自汉朝以来,服饰开始有明显的改变。汉朝设计出一款新的裤子,名字叫“胫衣”。其样式与现代孩童们穿的开裆裤极为相似。胫衣只将人们的私密部位遮住,而其他地方没有布料。
后来到了汉灵帝时期,汉灵帝认为这样的裤子太过于原始化,便将胫衣进行了改良。他改良后的胫衣,下半身仍然是条状的裤子,然而上半身变成了两根长条,其样式类似于如今的吊带裤。
汉灵帝试穿后,他感觉非常凉快,在炎炎夏日男子穿上这样的裤子上半身可以不用穿衣服,女子上半身穿着轻薄的衣服,下半身穿这样的裤子也会比先前好上许多。
于是便下令大规模的制作这种衣服,让平民百姓也能穿上。可是,在这件衣服刚开始推广的时候大多数女子都不能接受,认为这条裤子有损女子的德行。但是由于天气炎热的客观条件,女子们逐渐妥协,开始尝试穿胫衣。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穿这样的裤子。
后来我国制纱技术得到了发展。在汉朝我们做出来的纱衣就已经非常轻薄。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:在唐汉时期的集市买卖上,曾经有一位外国商人来到我们卖纱衣的铺子。卖纱衣的老板身穿七八层纱衣,他胸口的痣还是能够清晰可见。这令外国商人叹为观止。
纱衣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夏日人们穿衣的闷热的问题。
随后到了唐朝时期,男子的衣着并没有太多太大的变化,而女子夏季流行穿低胸装。就是上身裹得很紧,从胸部以下形成一个伞状的裙摆。这样的衣服能够使空气的流通性更好,女子也不用忍受夏日高温之苦。
到了宋朝,人们的穿衣方式便有了很大的改变。宋朝的服饰大多都没有系带和扣子。脖子的地方更要有护领,衣袖相连。服装整体显得宽松。男子的服装继续延续唐朝的样式,而女子上身是短窄的衣服,下身一般配一条长裙。
服装材质的发展
在衣服的材质上面,历朝历代也有一些变化。这些变化一方面取决于人们的实用性,另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古代制作衣料的技术的变化。
汉朝时期胫衣的制作面料很常见,是平民百姓都能够用得上的布料。所以胫衣上至高官显贵,下至平民百姓都能穿上,这也是胫衣,在当时变成一种潮流的原因。
汉代以来,我国的制纱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。汉朝时期出土的素纱禅衣便能够体现出当时的制纱技术。纱布轻薄,既可以作为一种装饰品,又可以在夏季用作裁制衣服的主要材质。
纱衣的做工精致,变换花样繁多。让现代人不得不感慨古代人高超的手工艺技术唐朝以后,面料趋向多样化。“绫罗绸缎”这四个字是我们常常能听到的词汇,它指的便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四种面料。
“绫”是比较稀松轻薄的布料,从古至今,它多见于锦盒的包装以及装裱书画。“罗”的质地与纱很接近,它摸起来是冰凉的触感,在唐朝是制作夏衣的上等的材料。
“绸”就是我们熟知的丝绸,丝绸的颜色大多艳丽,一般只有是高门显贵才能用上的高级布料。“缎”是绫罗绸缎中最为高级的一种,手感平滑细腻,多用于制作出席盛大场合的礼服。这些一般都是有钱人家才能用上的布料儿,平民百姓所用的一般都是麻衣。
到了清朝的时候,百姓们还将竹子编成网状做成隔汗衣,这样既避免了衣服和汗粘连在一起,穿在身上还能散发一股淡淡的竹子香气。可以说是非常有巧思的设计了。
封建社会思想束缚
从古至今,百姓衣着造型和服装材料的变化都是在各朝各代政治、经济和思想文化共同作用下的结果。
其中,女性穿衣受到封建思想影响最为明显。唐朝被称为我国封建时期最为开放的朝代。当时的女子穿的是束胸的衣服,从胸部以下开始做成裙摆,这样的服装与现代女子所穿的衣服。造型基本一致。
衣服既舒适又凉爽,这样设计的衣服对女子身材的要求也并不苛刻,整个社会风气都能看出来是自由开明的。
而宋朝以后,程朱理学思想深入人心,成为人们奉为圭臬的思想纲领。女子更是被封建思想束缚。穿衣的风格也不是从前开放,还增添了缠足这一陋习。
男子穿衣并没有什么变化的原因是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,以男子为主导。对于他们更多的是包容。女子成为男子的附属品,为了满足男子畸形的审美,牺牲了很多应有的权力。
小结:
现代以来,讲究的男女平等的社会,在穿着打扮上,无论男女都更加追求舒适实用。这是社会进步的证明,衣着上的保守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品行如何,古代那些社会风气开放的朝代往往都是经济发展较好的时期。由此可见,束缚人们的思想从根本不利于社会的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