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剧协名誉主席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。河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相春霞摄

藏蓝色西装搭配灰蓝条纹领带,一出场,面带微笑;一亮嗓,字字铿锵。83岁的中国剧协名誉主席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接受采访时,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朝气,他笑称自己是一个“80后”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这是1999年我在上海京剧院时演出京剧新编历史剧《贞观盛事》的剧照。当年拍戏前,我专门来河北晋州的魏征故居、魏征公园采风,感觉咱们燕赵大地真是人杰地灵。”日前,中国文联知名老艺术家艺术成就巡回展首站在石家庄开幕,出席开幕式的尚长荣在展厅内一幅剧照前,兴致勃勃地向众人讲述着照片背后的故事。

尚长荣出生于梨园世家,父亲是京剧“四大名旦”之一尚小云,籍贯是河北南宫。排行老三的尚长荣在家庭中耳濡目染,非常喜欢戏曲艺术。“10岁那年,师姐吴素秋对我父亲说,大弟、二弟在舞台上很有成就,为什么不让三弟长荣学戏呢?三弟的条件学花脸正合适。”说起艺术之路的起点,尚长荣幽默地说,还好学了花脸,直到现在成为“80后”了,还能走上舞台,何其幸运。

在梨园摸爬滚打了70多年,尚长荣三次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——梅花奖,是中国戏剧界首位“梅花大奖”得主。由他主演的《曹操与杨修》《贞观盛事》《廉吏于成龙》,被戏曲界公认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,也被誉为“尚长荣三部曲”。而这“三部曲”在舞台上留下了曹操的七种笑、魏征的念白、于成龙与康亲王的斗酒等经典桥段,每处细节都源自尚长荣深厚扎实的积淀、开阔的艺术视野。“创排新编传统剧目是一个历史重任。”尚长荣对创新和借鉴持开放包容的态度,但他强调创新必须根植于优秀的传统。

耄耋之年,尚长荣依旧致力于做好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、创新工作。他认为,“守正创新”这四个字重千斤,需要戏曲人吃透、学透,在继承中远离僵化,释放艺术灵感和智慧,不要墨守成规。作为当代戏曲人,在创作中要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,要为人民而演、为人民放歌。“我们要研究人民需要什么样的作品,人民需要的是真情实感、深接地气的文艺作品。”尚长荣说。

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戏曲的未来。“年长一些的戏曲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中青年戏曲人的培养,做好戏曲艺术的传承。”尚长荣说,老师相当于一把“钥匙”,引领着中青年演员们打开艺术的大门,寻找艺术灵感。他寄语中青年戏曲人,要涉猎多种艺术门类,加强自身艺术修养,打开广阔的艺术视野,做有信仰、有情怀、有担当的戏曲人。

“以前我主要在舞台一线打拼,随着年龄增长,现在我的日常重心转移到了戏曲传承和推动上。每当看到青年才俊出成绩,在舞台上展现青春活力,我真是由衷地高兴。”尚长荣说,新一代戏曲人应不负重托,用心用情用力为传统戏曲艺术在新时代发展增光添彩。

戏迷,尤其是青年戏迷,是戏曲繁荣发展的推进者。尚长荣认为,时下流行元素很多,戏曲艺术适当地吸收现代元素,才能吸引当下的年轻人,才能将戏曲艺术真正融入这个时代。当“传统”在表演中被激活,传统的叙事、传统的舞台元素,可以在创新性转化后沟通当代观众的精神世界。

燕赵沃土有尚长荣的弟子、好友,更有大批热爱他的戏迷、票友。对于故乡,尚长荣满怀深情。“河北剧种众多,我很爱听慷慨激昂的河北梆子,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戏韵,是来自中国的好声音。”尚长荣希望青年才俊守正创新,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新编历史剧目、现代剧目,传承经典传统剧目,为弘扬中国戏曲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。(河北日报、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铮)

关注河北日报,了解更多权威资讯

推荐阅读

更多 >

最近更新

更多 >